2024年世界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发表时间:2024-02-01 09:27 【内容提要】随着国际供应链在后疫情时代的逐步复苏,2024年的整体制造业将趋 于稳定。然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前景依然将面临一些挑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制造 业发展路径将更为分化。同时,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新趋势也将给新兴经济体带来 新挑战。在2024年,至少应当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全球化趋势遇阻的背景下,区域自 由贸易协定由西向东转移;发达国家政策逐渐偏向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积极拥抱开放合 作;绿色化成为全球工业发展新趋势,发展中国家需面对更高绿色壁垒;发展中国家工业 高端化不可避免,仍需克服被发达国家技术限制;工业智能化持续成为各国发展重点,但 数字鸿沟或将放大制造业发展差距。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当持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反哺国内制造业体系发展;强化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进 一步完善双碳相关体系,落实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深化工信领域国家间合作,持续共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世界制造业 发展形势 展望 回顾2023年,保护主义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地缘冲突的风险威胁着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制造业走过了充满挑战的一年。展望2024年,整体制造业形势将趋于稳定,但由于一些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面临的复苏挑战依然较大,制造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将趋缓。我们预计,2024年亚太地区的区域经贸一体化将比西方更活跃;保护主义和开放合作的理念冲突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更为显著;绿色化将带来新的国际工业碳排放标准;新兴经济体的产业高端化将受到更多挑战;产业链智能化将继续成为各国发展重心。建议坚持高水平对外 开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双碳相关体系建设,深化工信领域对外合作,以积极应对上述新趋势和新挑战。 一、对2024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制造业整体形势 1、全球通胀压力逐步缓解,制造业总体增长稳定以下因素将影响到2024年全球制造业:一是各国在货币和金融状况收紧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所缓和。中国、美国、英国等制造业大国的通 货膨胀率在2023年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通货膨胀的缓慢下降增强了各国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有助于全球制造业稳定增长。二是政策收紧开始产生负面影响,各国经济增速预计小幅下降。展望2024,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有望与今年持平。 2、制造业回流和新工业革命深入推进,全球制造业直接投资将持续增长 以下因素将影响到2024年全球制造业直接投资增长:一是美欧等发达国家持续推动制造业回流,各国试图推进再工业化解决产业空心化困境,增加对本国制造业的投资。二是新工业革命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改变了制造业国际竞争的筹码。各国纷纷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争夺新工业革命中的领导权。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制造业直接投资增速将高于2023年。 3、需求供给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全球制造业进出口增速将持续放缓 以下因素将影响到2024年全球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增速:一是随着政策收紧开始产生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这使得全球制造业产品需求处于收缩状况,全球进出口贸易减速。二是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全球供应下降,从而降低了贸易增长。据WTO统计,作为全球供应链活动指标,全球中间产品出口额自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我们预计,2024年该指标仍然会处于较低水平,带动着全球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增速降低,进出口贸易总额小幅增长,达到155000亿美元。 (二)主要区域经济体的形势 1、欧盟制造业弱势未改,或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截至今年十月,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低于50荣枯线,降至自三年以来最低水平。从主要国家来看,十月德国制造业PMI为40.8,仍处于较低水平;法国制造业PMI分别为42.8,制造业进一步萎缩;意大利和西班牙制造业PMI分别为44.9和45.1,比上月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过去四个季度中,欧元区经济已有三个季度未实现环比增长。2024年欧洲制造业或将继续弱势运行,欧洲经济衰退风险持续加大。 2、金砖国家制造业呈现小幅波动,或将出现回暖态势受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PMI景气水平有所短暂回落,八月到十月分别为49.7、50.2、49.5;俄罗斯制造业PMI分别为52.7、54.5、53.8,尽管受到俄乌冲突和经济制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制造业PMI也始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展现出一定韧性;印度制造业PMI暂时结束了连续26个月的扩张,但仍保持在历史高位附近;巴西和南非则处于较为明确的收缩区间。金砖机制扩员后,工业增加值占全球四分之一,制造业增加值占三分之一,2024年金砖国家制造业有望出现回暖态势。 3、东盟制造业增速放缓,仍有望实现小幅增长 八到十月,东盟国家制造业PMI分别为51、49.6、49.6,降至荣枯线附近。从东盟主要国家看,菲律宾和新加坡十月PMI分别为52.4和50.2,皆处于扩张状态。泰国和马来西亚或成为东盟制造业放缓主因。泰国PMI从4月的60.4高位跌落至47.5,连续6个月下滑;马来西亚PMI则跌至 46.8,连续14个月在荣枯线以下,这主要由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内需不足导致。随着RCEP全面生效,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回暖以及外部需求好转,产业链整体的调整将有利于东盟制造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实现小幅复苏。 4、拉美制造业延续复苏态势,长期增长趋势仍有待观察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和恢复,拉美国家经济活动加快恢复,制造业呈现一定复苏迹象。2023年十月,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主要国家的制造业PMI分别为49、48.6,47.8、48.1,49.8、52.1,保持持平且略有上升态势。由于拉美地区泛美制造业生态圈逐步建立,制造业发展受美国“近岸外包”战略、《美墨加协定》等政治环境影响较大,建议对拉丁美洲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持续观察。 5、非盟制造业呈波动趋稳态势,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 2023年三季度以来,非洲制造业PMI走势波动明显,且均在枯荣线下,但10月升至50.6,结束下降走势。从主要国家看,10月尼日利亚制造业PMI增速缓慢,埃及持平,南非呈降幅收窄态势。非盟凭借其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复苏。但面临全球需求收缩、通胀、债 务危机等问题,以及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本币贬值压力。 (三)主要国家的形势 1、美国制造业回流强劲,复苏势头稳定良好在拜登政府力推制造业回流作为对外经济政策下,美国制造业呈现复苏前景。2023年,美国制造业PMI 10月录得50,相较于前值49.8略有 提升,已经呈现扩张态势。拜登政府重金补贴和激励政策双管齐下,尽管美国在制造成本上不具备竞争力,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速度不断加快,制造业进口依赖度明显降低,外商投资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制造业建设支出明显加速。考虑到美国制造业回流进一步发力,我们预测2024年美 国制造业复苏态势稳步向上。 2、德国制造业全年低迷,能源困局仍难解脱 德国制造业发展持续走弱。在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影响下,上游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供应链瓶颈仍未消除,欧美国家需求疲软,加之欧元汇率持续低迷,德国制造业回暖惨遭拖垮。2023年1-10月,德国制造业PMI全年低于50,10月录得40.8,相较去年同一时段数值更低,说明能源问题依然严重困扰着德国制造业复苏,整体制造业呈现“崩盘”态势。综合考虑,我们预测2024年德国制造业弱势将进一步加剧。 3、日本制造业开始回春,供应链改善成关键 供应链改善带来的生产恢复、价格上涨成为支撑日本制造业逐步复苏的因素。同时,大量日本制造业企业回流日本,制造业回流已见成效。2023年十月日本制造业PMI录得48.7,相较前值48.5略有提升。2023年4-9月日本制造业净利润达到11.6425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且首次超过了非制造业。考虑到日本制造业复苏迎来诸多利好,我们预 测2024年日本制造业将呈复苏态势。 4、韩国制造业PMI虽环比上升,但复苏仍不及预期 2023年6月,韩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7.8,环比下降0.6%,连续第12个月整体指数持续走低。虽2023年9-10月回升至49.9、49.8,但韩国制造业在实现复苏仍面临严峻挑战。受美联储持续加息等影响,韩国通胀等经济压力凸显。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和美国的压力导致出口下跌。此外,韩国内需不振,投资萎靡等问题交织,制造业等对 未来信心不足。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全球化进程依然受阻,更多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由西向东转移 眼下,经济全球化机制正面临重重挑战,国际贸易格局巨变,全球化进程进入到阻力较大的深水区。WTO协调机制在大国竞争间已然失能、原有的贸易制度和秩序不能适应新的贸易要求。在此背景下,区域化合作协议近几年推出频率显著提高,且发生了明显的“由西向东”的转移趋势。一方面,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2022年正式生效的RCEP作为全球覆盖疆域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 连接了中日韩澳新五个亚太大国以及东盟十国,释放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正面信号。CPTPP同样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区域自贸协定之一,其在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开放程度为当今最高,且覆盖5亿人口和世界13%的GDP。 另一方面,2023年初至今,西方国家也正不断加强对亚太地区国家的贸易合作力度。今年三月欧盟委员会提交了“欧盟-新西兰自贸协定”草案,并于此后获得通过;六月,欧盟与日本就数字贸易和经济安全达成合作;七月,英国正式签署文件加入CPTPP,成为其在欧洲扩容的第 一国;八月,欧盟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缔结欧盟-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九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协议最终文本,标志着美国进一步深化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展望2024,我们预计新兴且最有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基本都将与亚太国家有关,这将在极大 程度上刺激亚太地区制造业发展。 (二)发达国家转向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积极拥抱开放合作创造共赢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不再是开放合作的代言者,反而成为了制造业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拥趸。以美国为例,其“通胀削减法案”包括369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例如购买电动车、部署光伏设备、以及在美国本土设立电动车电池工厂等清洁能源制造业将同时享受税收抵免和补贴。 去年通过的“芯片法案”也在今年二月正式启动了其第一轮半导体制造业的资助。为了应对美国的上述法案,欧盟也跟进推出了净零工业法案,对绿色工业相关产业链在欧盟内部的部署进行大额不贴,形成绿色壁垒。可以说,上述三者分别是对不同关键制造业行业的补贴战略,皆带有非常浓厚的保护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正是推动多边协同发展的榜样战略。在此倡议的影响下,中国协同其它发展中国家推出了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网络,旨在深化数字化、工业化、创新、包容和投资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制造业创新成果向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另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也从原本的“金砖五国”扩展为“金砖+X”。扩容后的金砖机制更能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愿景,通过更开放的直接投资和更深入的产业合作,达成金砖国家制造业互补式的共同繁荣。可以说,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呼声和意愿前所未有强烈。 (三)绿色化成为全球工业发展新趋势,发展中国家需面对更高绿色壁垒 绿色化发展是全球工业的新指标,也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一是不少发达国家或经济体已经采用越来越高的标准对工业生产中的碳排放进行追踪与清算。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致力于建立欧盟范围内的碳清算制度,并向来自域外国家的进口工业商品收取碳价差额。该机制将覆盖制造业大宗,包括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及相关下游产品,以防止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泄露”发生。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目前,中国已经将绿色化列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标,并积极落实“双碳”承诺。需注意的是,对于处在高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碳达峰与碳中和所需付出的代价比已经工业化完成的发达国家更高,且更难跨越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壁垒。 (四)发展中国家工业高端化不可避免,仍需克服被发达国家技术限制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其工业产业链必然将出现往价值链中高端转移的趋势。一是中国的工业高端化已经初具成效。例如,我国广东省的制造业从家电制造等低利润产业已经转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工业,显示出非常明确的高端化步伐。二是从区域视野来看,更多南亚与东南亚的国家承接了中国转移的低端产业,对这些国家来说也属于其工业高端化的路径。然而,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跳出价值链低端过程中必须克服的困难。例如,美国在今年十月再次推出“先进计算项目和超级计算机暂行最终规(AC/S IFR)”及“半导体生产项目暂行最终规则(SME IFR)”,扩大了先进半导体相关产业的限制范围。 (五)工业智能化持续成为各国发展重点,但数字鸿沟或将放大制造业发展差距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工业智能化也是世界各国所高度关注的议题。一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大力投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自动控制等技术,力求在智能工业发展上取得先机。目前,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已经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二是就全球南北差异而言,数字鸿沟依然广泛且显著地存在。对于广泛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它们可能虽有自己的数字发展战略,却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管理的渗透率也远低于期望水平。在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难以跟上技术迭代。长此以往将在全球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形成强国越强、弱国越弱的格局。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反哺国内制造业体系发展 我国应持续坚持制造业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外循环反哺内循环。一是强化“走出去”,建议依托现有的一带一路等合作框架扩大现存的制造业出口规模和质量。力争在海外做到制造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快以我优势产业抢占第三世界国家的制造业市场;打造中国制造的优 秀品牌效应;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在各国原材料相关的海外项目投资落地。二是强化“引进来”,建议持续扩大外资在华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范围,降低相关准入门槛;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重大项目和中小外资两手同时抓;积极与海外投资实体对接,明确其需求并形成针对性招商服务机制。 (二)强化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 我国应加强以我为主的制造业创新能力。 一是要在关键领域紧跟世界步伐,积极吸收先进经验技术。建议在5G、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与友华国家的学术机构及相关企业保持高度合作,推进技术层面的共同进步。二是要在国内建立健全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议加快在各地以新兴产业园区为基础,与优秀高校、智库达成合作,形成产学研集群模式,加速成果转换及专利保护。三是要在特定关键领域对有潜力的优秀 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如,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对有成熟产品或有潜在技术能力的企业进行专项补贴。通过在新兴领域的专项技术突破,贯彻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双碳相关体系,落实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双碳”承诺,落实制造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我国应完善碳交易、碳税、碳清算相关机制。一是可以积极借鉴EU-ETS经验,推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建议扩大行业范围,深化定价机制,放宽购买限制。二是要深化中国自己的碳税机制建设。建议考虑改 造现行资源税、消费税,以燃料为依据新征二氧化碳排放税目。三是加快建设碳核算机制,碳足迹跟踪能力需要加强并与国际接轨。建立中国产品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快实施碳标签制度,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做好各个关键行业的数据监管透明度工作,同时争取与各国建立碳清算互认体系。争取在绿色工业的道路上走在世界前列。 (四)深化工信领域国家间合作,持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应促进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与信息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是要宣扬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发展理念。建议持续推动全球发展倡议新工业革命网络建设,积极宣扬开放包容的价值观以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扩大与较落后国家的政府、企业、智库多层次交流,建立“制 造业峰会”等常态化交流平台,分享工业发展实践经验。二是要丰富新兴领域合作内容,拓宽合作渠道。建议进一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深化我国与其它经济体的互补性发展,如加快建立中国-东盟工业领域部长级对话交流机制,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为产业各方的务实合作创造良 好条件。同时,也应依托我国相关企业在当地展开新兴产业项目,如推动当地企业数字化管理,打好工业互联网基础,在中国企业的项目下建设更多数字基础设施。三是要力争建立数字工业国际标准化。建议以我国的标准为基础,逐步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强化当地与我国在数字领 域的纽带,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